今天早上偶然在電視上看見"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心裡想了又想:「喔?我其實一直很想看耶!」
於是就這麼專心地把這部國片看完了~
如果真要問我有甚麼心得的話,我想就是對愛情的另一層詮釋吧
一直以來對這個議題又愛又恨,不知不覺中成了生活中一直在腦中迴盪的課題
還記得這部電影剛推出的時候掀起的熱潮,周圍的討論串不斷,媒體更把"沈佳宜"當成代名詞來使用
來描述心儀的對象,也就是女神的角色
2011年暑假剛從人生第一段關係中分手的我,刻意選擇避開不看,是為了保護自己
迴避了這樣久,到後來發生了那麼多事呀~到了前陣子偶然想看時,在圖書館卻總是租不到
直到了今天,還是讓我給看到了吧~
這陣子我一直在想,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在意告不告白這件事
如果用"追"來描述男女間在成為情侶前,友達以上,戀人未滿的關係
其實背後隱含著上與下的不對等,不然就不會用追這個詞了
換句話說,是一方有求於另一方,而這樣的狀態往往會讓關係產生些變化
表現得不太自然,刻意隱藏一部份的自我,誇大另一部份的自我
我想這就是"喜歡"的動力吧,讓自己想在心儀的人面前,表現得更棒
更體貼、更有能力有才華,跟其他人不一樣,以求取好感,達成目的
過去我總覺得這些就是這樣自然,這樣理所當然會發生
可是最近想了想,又無意間看到網路上面那麼多關係兩性關係的文章與課程
包括甚麼約會診療室啦、真愛橋啦諸如此類的
為何這些內容會如此發達,甚至有人願意花錢來探討如何追心儀的對象呢?
想當然爾是因為失敗的人很多,受過傷的人很多,感到迷惘不解的更不在少數
而我自己大概也是其中的一員吧,反而開始對親密關係產生濃厚的興趣,甚至成了想探討的研究主題
印象最深刻的大概就是"要做自己"這句老派的話吧
是呀~在心儀的人面前過度的包裝壓根兒不是件好事,就算追到了那又如何呢?
因為那只是包裝的樣子,相愛容易相處難,日久了自然容易厭倦露出馬腳
像影片中男女主角那樣真實的相處,處在曖昧狀態下其實才是最自然最舒適的
只是往往必須面臨要不要攤牌的結果,進而造就很多關係變質的風險
還記得我有聽某位朋友說過,我們的另一位共同好友只是在吃飯時聊著聊著就跟現任女友在一起了
聽起來很讓人羨慕與匪夷所思,卻是在貨真價實不過了~"感覺"真的很重要
我也見過大膽示愛的朋友,唯恐天下不知的方式來追自己心儀的人
很感人也很敢做,這樣真的會成功嗎?其實也是靠感覺貫穿這一切吧
有辦法表現得自然,用真實的樣子呈現,如果感覺對了,那對方喜歡的也是你真正的樣子
可以很自然,而親密關係成為負擔與產生嫌隙的機會自然也就比較小了
但往往要做到這件事很困難,背後的那些擔憂焦慮都會讓一切變調了
就如同化妝跟素顏一樣,真正愛你的人不會希望你做太多的刻意穿搭打扮
就是喜歡最原本自然的樣子,也就是喜歡你的"人"
"感覺"是有保存期限的,但可以經由灌溉來延長,就看方式對不對而已
很多時候我都會覺得自己在看戲,幫周圍的人處理情感困擾時,雖然這麼說有那麼點不負責
旁觀者清,親密關係迷人之處就在這些天人交戰,綿密糾纏,難分難捨之間
如果我早那麼些時日看了這部電影,或許我就會有完全不一樣的想法了
就在暫時把自己關起來重新思考之時,可以加入這些元素,讓自己變得不一樣
我想,這樣就不費我這些年來的努力了吧
每段關係都是得來不易的,因為這樣更不能輕易失去,能帶走的是共有的回憶,是反思,是經驗
問我跟前女友的關係嗎? 我會說,老樣子~不會尷尬也不會排斥,就跟在一起之前一樣
總是說緣分來緣分去的,畢竟在你情我願的情況下,感覺對了怎樣都檔不住
也不用刻意用追的,畢竟那不是自己,而對方看見的也不見得是真正的樣子
可以換來一些快樂時日,只是後面有沒有更高的風險也就不得而知了
自己喜歡甚麼在意甚麼,需要甚麼討厭甚麼,都是在這些經驗中獲取的
跌跌撞撞遍體麟傷,才磨得出彼此都能接受的默契
所以寬恕自己,放得下,自然能耐心等待有緣人
試著不再為了在一起而刻意去追,對真實的自我有信心
這趟旅程下來最大的收穫,大概就是讓我重新重視"感覺"所扮演的關鍵角色
再一次笑笑地得指著自己說:「我其實還不錯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