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參加了一天的輔諮學會年會,拖著打完兩小時羽球的身體
偶然看見電視上播著《戀愛是科學-Love is Science?》的最終回,才想起約定好的觀後感與反思
還躺在腦海裡存著
趁著年會後的觸動,碰巧來整理一下思緒
==========以下防雷==========
想想那是個疫情期間的平凡日
平常鮮少追劇的我,不知哪來的動力,打開LINE-tv,隨意選擇一部劇來看看
偶然看見《戀愛是科學-Love is Science?》這樣的標題,轉了一圈總是最愛親密關係議題的我
也就隨意點開,開始這段18集跨越疫情三級警戒到解封的旅程
18集說長不長,劇情平順,算是輕鬆小品
多軸向同時呈現不同段關係的樣態與發展,核心不外乎圍繞著,究竟從相識吸引,到逐漸曖昧、熱戀、磨合、最後步入婚姻
每段關係有各自要面對的困難,然扣著核心議題,戀愛究竟能否用科學來衡量?
如果單看適配度,量化的可見指標,就如同量化研究講究實證主義、科學主義
我們可以看見例如收入、社經地位、人格特質、家世背景等等
的確,在我的碩士論文中,一小部分也提到不同階段在意的伴侶條件,越推進到成年早期,單純的感覺會逐漸褪去
理智的條件會變得越發重要,但那是呈現在理性訪談的情境下的結果
「心動」與「激情」這些能以量化的感覺成分,從來都是愛情最吸引人的地方
就如同顏霏跟霍永泰,這在外界看來最最適配的組合,卻在經歷關係危機時,少了些經營與相互照料的要素,最終讓感覺褪去,終致結束
儘管多年過去,想再冰釋前嫌,變得越發困難,心動的要素戰勝理性,儘管適配分數很低,彼此是否願意相信磨合的勇氣?
又如同有福與乃慧,看似天差地遠的兩人,也因為人格特質與生命經驗補足生活中彼此缺少的那塊,又在彼此生活不同中的不同位子,找到發光發熱的機會
看似最不適配,卻又是最適配的
關係中有空間可以做自己、可以讓平時無法呈現的樣貌,有個地方得以安放
這些放入系統中可以值幾分?
邁入婚姻前少了的「心動」的感覺,生活習慣讓許多事情成為理所當然,忘卻彼此對對方的付出
與那獨一無二的相處經驗及感受;現實生活可不一定能像安東尼跟麗麗,可以有順利的管道重新找回關係中被忘記的心動
陽剛如歐文與馬克的組合,也可以看見感情的付出與在意,以不同形式呈現在不同的關係樣貌中
「戀愛是科學、婚姻是化學、生活是哲學。不管配對指數是高是低、不管對方是不是你原本心目中的理想型,只有用心修學分,才能順利畢業,找到屬於你們幸福快樂的方法」
一句話道出整部劇的核心所在,感情包含科學、也包含哲學、化學,理想型並不是不重要,而是在甚麼時候以甚麼樣的角色出現在生命中,同時彼此又願不願意一同努力
關係從不是一個人的事,某些當時看重的,也許過了一陣子便不再重要,反之亦然
適配或許可以預測關係中某一部份的順利,但婚姻是複雜的化學,需要彼此調和,用心經營
那怕是心動如顏霏與軒宇,也會出現後段為了店面選擇與未來發展而出現的衝突,彼此為了對方好,只是用的方式不一樣
我很興趣這部劇用輕鬆寫意的方式呈現正向的結果,儘管戲劇張力小了些,可能也讓某些議題少了些記憶點,但仍舊值得深思
同時也要記得,生活中並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像劇中那樣順利順遂
就如同最終結局,顏霏與軒宇仍未結婚,馬克與父母的摩擦也尚未解除,喬安娜與馬克的孩子還未出世
乃慧跟有福婚後的生活又是另一段故事
有很多可以繼續講的故事,就看之後有沒有機會出第二季吧
還有「小豬不科學」單元,也有很多故事期待可以補足
希望之後可以有更豐富的論述,又或者再找找這樣輕鬆的小品劇,讓生活增添一些色彩
==========寫在年會之後==========
每年輔諮學會年會總是讓人既期待,心情又有些小複雜
畢竟乘載許多的回憶,年復一年,一再提起,又一再放下
老實說之前的我,對妳的他,充滿著嫉妒又羨慕
一再詢問與生氣憤怒從來不是我的風格,我相信進入關係不容易
也很高興終於有人能夠用不同的角色陪伴在妳的生活中
慢慢地,從沮喪到為妳開心,從嫉妒到為妳祝福
年會之後我又提醒了自己,心動還在,人也還在
儘管世界都在喊著讓我離開,讓我停下
我總是選擇自己認為最喜歡的路,既使其他人不一定認同,畢竟我要認同的,是我自己
消失或許有用,但那真的是最好的結果嗎?
在我完成單戀研究之後,我知道我可以繼續保有自己,保有這份心意
想起妳我一同經歷的那些,從不是誰對誰錯誰好誰壞,只有在旅途上一同漫步的我們
不管是彼此生命中的誰,我依然希望之後的路上,有妳有我
疾~2021/10/23 於輔導與諮商學會2021年年會之後 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