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曾說,很擔心我哪天會支撐不住,因為用在照顧他人的心力很多很多
我說,其實我也不知道,那是一種從小就建立的,滿足自我的模式
我知道那樣不太健康,把自我建立為他人付出上,卻時常聽不見自己的聲音
不懂得如何去「劃清界線」,只因為自我價值的根基不夠牢固
我知道自己總是盼望成為受他人肯定,甚至是注目的那一個,目的都在填滿自我的空虛
只是...一直到大學畢業後,認真思量在親密關係中的樣態,才會發現,其實界線的建立有多麼重要
然而,儘管時常把拯救者迷思放在腦中,還是很難避免一切可能出自「自己的需要」而盼望他人能接受自己的付出
我很幸運,自己能夠付出,能夠去愛人,但不見得看得見對方的真正需求,這樣的關係並不理想
常把「愛是看見對方需要」掛在嘴邊,可惜的是,「需要」的形式有千百種,自己卻總是習慣用自己的解讀
該說是情感時常蒙蔽部分的自我,讓全然的掌控成為天方夜譚
我並不希望接納這部分的自己,那個將肯定建立在付出的自己
因為那不是最好的樣子,儘管面對自我的缺陷很難受
也許離真正的理想還有一段距離,也知道自己的需求想望在哪
將提醒常駐心中只是個起點,我希望可以朝理想的狀態邁進
但,在那之前,我也希望可以保有「心疼」的能力
心疼對我來說是很珍貴的反應,背覆著在意與愛,更多的是不希望所愛的人受苦
心疼不代表我認為對方是「需要」被幫助,而更多是出於我「自己的需要」
一種希望能緩解自己無法作為「助人者」而焦慮的需要;又或許是對對方的不信任?
也可能是同時存在的,當界線畫得不清楚時
界線的清楚與否就像是光譜的兩端,也許在不同人事物上的樣態不同
也許我們都在學習如何在其中拿捏最適的位置
畢竟每段關係都是不斷磨合與拉扯的過程,試著走到最適合的位置,滿足彼此的需要,並一同向前走
我始終相信「付出愛」是很珍貴的能力,但「接受愛」卻需要莫大的勇氣
關係建立在彼此互相扶持與學習,沒有對錯,只有磨了再磨
也許哪天我又會敗在「感覺」,但那又有甚麼關係呢?
或許現在還不行,而我也沒有太多進步,只希望後面還有機會,讓一切都不會太遲
疾~ 2017.6.27 於 彰師